用激情点燃似火的青春

时间:2013-06-21浏览:31

      什么样的人生算是完美?什么样的青春才能无悔?在不同人的眼中,成功或许有着不同的定义,但可以肯定的是,用激情点燃的青春是最光彩夺目的。
      陈欧(聚美优品CEO)代言的广告中有一句经典台词:“梦想,是注定孤独的旅行,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,但,那又怎样?哪怕遍体鳞伤,也要活得漂亮。”
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在寻梦的路上不停地奔跑,路遇荆棘却越挫越勇,面对舆论却一笑而过,成功在眼前却也不骄不躁。他,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,但他却以不抛弃、不放弃的精神感召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奋勇拼搏,以身作则,给青年学子和教师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。我校青年拔尖创新人才、计算机学院李鹏教授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青春,用奋勇拼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。

竭尽全力勇攀高峰

    “竭尽全力,挑战世界性难题”一直是李鹏教授坚持的科研理念。身为哈理工人,他认为这正是理工大学的精神所在。李鹏教授喜欢爬山,他说,站在高山前,最先要做的是克服恐惧,然后竭尽全力地闷头向上爬,遇到障碍想想办法,身体到了极限咬咬牙坚持,等攀到了山顶就会发现原来令人恐惧的山峰就在脚下——那是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成就感与喜悦感。搞科研也是一样,在难题面前,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,这是迈向成功的重要环节。面对强有力的对手,要冷静客观地分析所处态势,不卑不亢,不因为对方是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就有所忌惮,“亮剑”精神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精神,只有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,才会有不断探索的欲望,面对挑战,才不会懈怠、不轻言放弃。科研有时候很像战争,不能单纯冰冷地比较设施装备、人员数量等硬指标,因为参与其中的永远是人而不是机器,所以才会有以弱胜强,才会有星火燎原。正因如此,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各种冲击下才能迅猛发展。
      李鹏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、网络信息处理、自然语言处理、人工智能,其中许多项目都涉及世界性难题。目前,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博士后基金、科技部创新基金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、省(厅)、市等各级纵向课题15项,累计资助金额200多万元;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其中EI检索15篇;获得国家专利4项。面对种种荣誉,李鹏教授从无骄傲之心,而是保持着对科学的热情不断探索,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科研态度。
科研是枯燥乏味的,而面对浮躁与功利,李鹏教授将汗水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,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攀爬,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,正所谓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
在学习、工作之余,李鹏教授的兴趣涉猎广泛,特别喜欢篮球、排球和唱歌。篮球获得国家二级裁判员资格;排球带领哈工大研究生队从乙级首次晋级甲级;学生时期还曾是“校园十大歌手”。谈及至此,李教授感慨颇多,广泛的爱好不仅丰富了生活,增添了情趣,同时也是他工作减压的最好方式。

务真求实鼓励创新

      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,这句话存在两个要点,一是真理,二是实践。在李鹏教授的教学理念中,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样重要。在例会讨论中,他要求每个人对问题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,对与错并不是最重要的,即便是天马行空的问题也不能不去思考,或人云亦云,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创新,只有创新才能发现真理,只有真理才能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,同时给自身和社会提供正能量;其次是实践,作为计算机学院的学生,编程是自己的本分和饭碗,所以李鹏教授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达到应用级水平,这样才会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。面对当前社会形势,许多理论知识扎实的大学生却在真正需要实践时捉襟见肘,真正掌握一门课程,理论必须依靠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效应,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。同时,李鹏教授经常教育学生以我校孟大伟副校长为榜样学习英语。英语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证,我们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,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,各方面条件都相对优越,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脱,虽然是理工科的学生,但把英语学好也将受益无穷。
       大学生是世界的领跑者,掌握着社会最高端的技术,因此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发展。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,李鹏教授认为,他们的智慧、才能、情商等各方面都很卓越,唯一缺少的就是“坚持”。在采访中,令笔者最为动容的是关于“一万米”的故事:在中学运动会上,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李鹏教授报了一万米长跑,整整25圈,没有长跑经历的他在不到五千米时就已经筋疲力竭,再无跑下去的力气。就在打算放弃之时,父亲跟在一旁鼓励着他,他坚持着艰难地到达了终点,一头倒下,满嘴鲜血。天下间哪有不疼儿子的父亲,此刻父亲告诉他:在没有把握完成一件事前就不要去做,但既然做了,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做完,而且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。这件事一直激励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,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精神是他今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      作为中国当代“90后”大学生,李鹏教授给笔者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哲学课。人生中可能会有无数挫折,有的人或许会提前出局,有的人却始终坚持下来。社会也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法则,经过竞争后留下强者,在生活中,只有不断的拼搏进取,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栋梁。

师恩似海,心存感恩

      在采访中,李鹏教授反复提及并着重感谢对他人生路上给予很大帮助的五个人。第一位是计算机学院的老院长乔佩利教授,博士毕业后的李鹏老师面对种种诱人的前景毅然决定来到哈理工,就是因为乔院长的真诚感动了他,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李鹏教授回顾当初,始终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;第二位是现任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德运教授,李鹏教授钦佩地称赞陈院长是计算机学院科研第一人,他所取得的科研成绩令青年教师们望尘莫及。李鹏老师真诚地说:“正是因为有了陈院长无私地帮助,我的努力逐步变成了成绩,没有他的指点,我的很多努力也许还只是努力”;第三位是测通学院院长于晓洋教授——李鹏教授的博士后导师,于老师的睿智、学识以及对学生的指导艺术深深地影响着他;第四位是科技处副处长吴明阳,在2010年申请基金失败后,是吴老师的鼓励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;第五位是学院孙广路教授,他跟李教授五年同窗又五年同事。李老师称他是在科研道路上一起“爬山”的人,因为身边有这样的榜样才使得他时时勉励自己、不敢懈怠、不断取得进步。
      牛顿曾说:“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,而李鹏教授在采访中也未谈及自己的成绩,而是把功劳归结于他人的帮助,这是怎样的虚怀若谷。一位成功者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并不代表他没有付出努力,而是他的付出早已超越了常人所能及的范围,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即使没有任何言语,在旁观者的眼中,他的努力已经足矣。
      正所谓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李鹏教授以他不息的热情、不灭的斗志书写着人生的新篇章,为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经师易遇,人师难求,得此良师可谓一生的财富。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,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”,李鹏教授以自身的行动给学生树立了最好的榜样,他鼓励青年人勇敢尝试一万米长跑,在此过程中,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,一定会有很多感悟,对日后的工作生活会有莫大的影响。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一些事,在一路上会遇到很多人,有的人会真诚相助,也有的人投来不屑的目光,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。只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路并为之不懈付出,成功便触手可及。
   “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,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;我不去想是否能赢得爱情,既然钟情于玫瑰,就勇敢地吐露真诚;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,既然目标是地平线,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;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,只要热爱生命,一切,都在意料之中”。笔者以为,李鹏教授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汪国真这首的《热爱生命》,他用拼搏、奋斗与激情点燃了似火的青春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

附件:
 转自校园网